青岛市产品标准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5:55:43   浏览:82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产品标准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


青岛市产品标准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产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管理,促使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标准计量局主管全市标准管理工作,各县和黄岛区标准计量部门负责本县(区)的标准管理工作。

第三条 各生产企业的所有产品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山东省标准和青岛市标准以及由市标准计量局批准备案的企业标准)生产并进行出厂检验。没有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生产。

第四条 符合标准的产品,准予签发合格证出厂,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准签发合格证,不准以合格品出厂和销售。凡不符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不准销售。

第五条 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必须有相应的标准,并严格按标准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零部件不准投料、组装。

第六条 所有产品经销单位和物资管理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得收购、调拨和销售。

第七条 产品出厂必须严格按包装标准检查包装质量。包装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也不得推荐评选优质产品。

第八条 已经获得省优以上的优质产品和列入创优规划的产品,都要制订企业内控标准,并报市标准计量局备案。

第九条 设计研制新产品,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品种参数系列标准、安全卫生标准、通用互换标准及其他基础标准,保证新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第十条 新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新产品投产前必须制订出标准,没有进行标准化审查,没有正式标准、没有取得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证书的新产品不准投产。

第十一条 对重点产品、机电产品、电子产品、出口产品等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采用时必须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技术内容转换为我国标准。凡转换为青岛市标准的要报市标准计量局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 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生产的产品,其质量水平要和引进技术、设备的生产水平相当,一般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包括国外公司、工厂标准)生产。引进的技术设备和采用的国外标准,必须和我国标准协调一致,不得抵触。

第十三条 凡是没有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山东省标准和青岛市标准的产品,都必须制订企业标准,报市标准计量局批准备案贯彻执行,具体审批手续由市标准计量局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创优质名牌产品,可以制订高于现行上级标准的青岛市标准。

第十五条 制修订标准,要体现国家的经济技术政策符合统一协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十六条 各主管局(公司)要对直属和归口企业制订、修订的标准,负责技术内容和编写质量的审查,经过审查符合要求并签署意见后方可申报。

第十七条 对重要的产品标准应由市标准计量局组织有关专家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论证,也可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验证。

第十八条 青岛市标准要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一般每隔三年由各主管局(公司)复审一次,分别提出确认、修订或废止意见,报市标准计量局批准后执行。

第十九条 标准是技术法规,各科研设计、生产、建设、经销、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生产、经营者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贯彻实施标准负全面责任。

第二十条 对无标准生产或不按标准生产以及由此造成产品质量低劣,危害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用户使用和生产的单位,要根据情节轻重,按照《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市标准计量局。



1986年3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司法考试应试规则

司法部


国家司法考试应试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

第98号

《国家司法考试应试规则》已经2005年7月19日部务会议
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司法部部长 吴爱英
  2005年7月29日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司法考试考场秩序,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应试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应试人员应当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进入指定的考场。无准考证、身份证件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
  应试人员进入考场后,应当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和身份证件放在桌面左上角。
  第四条应试人员除携带必需文具外,不得随身携带任何书籍、笔记、报纸、稿纸、电子用品、通讯工具等物品参加考试。
  第五条除现役军人外,应试人员一律不得着制服参加考试。所有应试人员不得持械参加考试。
  第六条应试人员应当在考试前15分钟内进入考场。
  考试开始30分钟后,应试人员不得入场。
  考试开始后60分钟内,应试人员不得交卷出场。
  第七条应试人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填写、填涂姓名、准考证号;应当使用规定用笔答题或填涂答题卡。
  第八条应试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考试纪律:
  (一)不得在考场内吸烟、喧哗或有其他影响他人的行为;
  (二)不得在考场内以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互打手势等方式传递信息;
  (三)不得窥探他人答卷(答题卡)或查看其他资料;
  (四)不得与他人交换答卷(答题卡);
  (五)不得抄袭他人答卷(答题卡)或同意他人抄袭;
  (六)不得在规定时间以外答题;
  (七)不得将试卷、答卷(答题卡)带出考场;
  (八)不得有其他扰乱考场秩序的行为。
  第九条应试人员除按规定在答卷(答题卡)上填写、填涂相应的内容外,不得在非署名处署名或作标记。
  第十条因应试人员原因致使试卷(答题卡)损毁、污皱的,不予更换。
  因应试人员原因损坏答卷(答题卡),填写、填涂不清,填错、不填姓名、准考证号,导致无法识别准考证号、姓名,无法判读成绩及成绩失准的,责任由应试人员自行承担。
  第十一条应试人员对试题内容有疑问时,不得要求监考人员解释试题,但遇有试卷分发错误或字迹模糊问题,可举手并经监考人员同意后询问。
  第十二条应试人员提前交卷的,应当向监考人员举手示意,经监考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离开考场后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喧哗。
  第十三条考试时间终了,应试人员应当立即停止答题,并将试卷、答卷(答题卡)正面朝下放在桌面上,等候监考人员核验回收后离场。
  第十四条应试人员违反本规则规定的,依据违纪行为处理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五条本规则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湾新城失地农民低保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


三府〔2005〕110号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湾新城失地农民低保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

凤凰镇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市有关单位:
《三亚湾新城失地农民低保试点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九月一日

三亚湾新城失地农民低保试点实施办法
(试行)

为做好三亚湾新城失地农民低保试点工作,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推进三亚湾新城的开发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根据市政府三府函[2005]24号文把搬迁失地农民纳入低保的指示,结合市政府对三亚湾新城失地农民开展低保试点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 失地农民享受低保的范围和对象
(一)实施低保的范围:凡属三亚湾新城开发区和拆迁安置区的失地农村居民均列入低保范围。
(二)享受低保的对象:三亚湾新城项目征地拆迁后家庭人均剩余面积<0.5亩的,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在三府办[2004]120号文和三府办[2004]142号文下达前,持有本村农村户口的(含农业和非农业)且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享有土地权的;
2、第二轮土地承包后法定出生的人口;
3、原属于法定外生育的本地人口,但已经按照《海南省计划生育条例》给予处罚完毕的;
4、第二轮土地承包后法定婚配嫁进本村的。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不享有失地农民低保政策:
1、已去世的;
2、暂住人口;
3、已经嫁出本村的;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按《海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处罚完毕的法定外生育人口;
5、原属于农村人口,但第二轮土地承包后,担任政府公职人员且有工资收入的;
6、从外地户口迁入本地,未享有土地权的。
第二条 失地农民低保标准及低保金计算办法
以农民因拆迁安置失地数量作为发放低保金的基本依据,坚持“先征先保、后征后保、不征不保”的原则,以共同生活符合享受低保户口规定的家庭成员进行计算。
(一)参照《三亚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5年三亚湾新城区及安置区失地农民最高低保标准为220元/人•月。今后,每年失地农民低保标准将根据三亚市城市低保标准相应调整。
(二)根据桶井村委会农民人均拥有水田、旱田数量为0.5亩,确定失地农民低保的土地标准线为0.5亩/人。征地拆迁后家庭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5亩的,不享受低保金。
(三)完全失地的农民,享受220元/人•月的低保金。
(四)征地拆迁后家庭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5亩的,根据其失地后家庭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与享受低保的土地标准线之间的差额,发放低保金。计算公式如下:
失地农民月人均应得低保金=220元/0.5亩×(0.5亩-失地后家庭人均拥有耕地面积)
第三条 失地农民享受低保年限规定
(一)给予失地农民三年的时间以恢复生产或就业,在三年恢复期内,按失地情况享受低保;三年恢复期满后,按《三亚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执行,根据动态管理的原则落实低保政策。
(二)恢复期从失地农民享受失地低保金的第一个月计起。
(三)在三年恢复期内再次失地的,按照第二条中规定的低保金计算办法,在原失地面积上核算增发低保金。
第四条 失地农民享受低保的确定程序和办法
(一)个人申请
申请享受失地农民低保待遇,按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小组、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填写有关表格,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书
2.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失地面积及家庭成员实际人口证明
(二)村民小组、村委会调查核实
村民小组对提出申请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实,情况属实并符合保障条件的,由村民小组统计整理报请村两委会审核、讨论通过,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三天征求群众意见,若无异议,由村委会将申请材料、两委会研究意见、公示结果及其他相关材料上报镇人民政府。
(三)镇人民政府审核
镇人民政府对村委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通过查验会议记录、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形式,对申请人家庭人口以及失地面积进行核查,认为符合保障条件的,提交镇政府办公会研究,并由镇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市民政局审批。
(四)市民政局审批
市民政局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调查了解,对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及时批准,核发低保金领取证并填写登记表。
第五条 失地农民低保资金来源、发放和监督
(一)建立失地农民低保基金。资金来源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按实际需要提取,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二)对低保金的使用,应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
(三)凡经批准的保障对象和保障金额,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享受低保户持有异议的,可向镇、市民政部门提出,民政部门在30日内核查完毕,并将核查情况予以公布。
(四)低保金由民政部门以委托银行代发的形式按月发放,低保对象持证按期自行领取。
(五)从事失地农民低保管理和审批的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的;
2、贪污、挪用、扣押、拖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3、玩忽职守,影响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进行的。
(六)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低保待遇行为的,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教育、警告直至追回保障金及依法进行处罚。
第六条 本办法由三亚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